我们国家农业面积抛荒情况严重,农民不愿意种地,外出打工经商,进城成为城市人已经成为普遍问题。农民为我们国家社会劳动力人口主要力量,长期的自然经济为主,依靠自给自足的生活,已经形成了农民的生活本性;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。华夏农业网的统计,农民却成为了一种阶层的代名词。“农民工”不再是种田的人,而是外出打工的人群,处于社会底层的人。当我们国家的农民面临无田可耕,但其他地方的农民却不愿种田——外出打工而让家中农田荒芜,他们宁愿买米吃也不愿种自己的田。国家努力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,但大部分的农民表示,种田并不是为了挣钱,而是保证家里的口粮。农民将水田改种造林,种田成本太高划不来。种地相比打工,比较收益悬殊,这是农村土地大量抛荒的最主要原因。
改革开放30多年了,农民不愿做农民是对的,更何况当今社会在变化、在发展,农民也应该走出田园,走出新时代,不能世世代代当农民,要成为创造新时代先进分子。如今国家出台政策要关心农民工。所以,当今最值得致敬和表彰的群体、被忽略的中国骄子,是农民工。没有他们粗糙的双手,所谓崛起的大国,所谓中国奇迹,所谓世界工厂,所谓城市化,根本不成立。
尽管政府采取了良种补贴、农机具补贴、加大土地整治和水利建设等措施,但还是没有极大地刺激农民种地的积极性,农业发展仍然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。面对农业困境,如何才能解套?也有几条措施。一是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。什么东西最赚钱,就种植什么东西。粮食充裕时,就不要种植过多的粮食。始终做到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,人优我特,人特我转”。积极开展“社会主义新农村”建设。在农作物补贴、减税免税和农机具下乡等等的基础上,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,切实开展“富、学、乐、美”为主要内容的“四在农家”建设,建设富裕的农村、学习的农村、欢乐的农村、美好的农村。
但是,目前我国人多地少,土地资源珍贵,但耕地抛荒造成了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,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。要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抛荒问题,必须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,加强正面引导,优化产业结构;加快土地流转,实现规模经营;强化宣传法制,杜绝弃耕抛荒;加强市场调控,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多措并举,综合治理,给农业生产汇入新的活力,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。培养教育出新时代的、新式的、讲科学的、会经营的全新农民。